close

文/韋志曄  嘉義基督教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

兩個禮拜前,有位年約40歲的女病人因為右頸部有一腫大的硬塊到門診來找我檢查。經過問診與檢查,得知此頸部腫塊約發現一個多月,雖然她有在診所服用藥物,但腫塊並沒有縮小。腫塊約3 x 2.5公分大,且摸起來似乎附近還有其他的頸部腫塊。雖然耳鼻喉其他部位檢查沒有發現任何異常,但她的頸部腫塊不小(在醫學上,大於1.5-2公分的頸部腫塊都要很小心),所以我建議她做切片檢查手術。手術後,病理報告為—菊地氏病。很怪的名稱,聽起來像是一個日本人的病?? 相信很多人初聽到這個病名一定和我的病人一樣一頭霧水,所以我特別整理了一下這個疾病與想了解它的人分享。

菊地氏病又稱為組織球壞死性淋巴炎,是Kikuchi與Fujimoto兩人於1972年在日本首次發現並詳細描述,故稱為Kikuchi’s disease。此疾病是一種良性疾病,但其發生的原因目前仍不清楚,只知道可能與一些病毒的感染有關。

菊地氏病好發於年輕女性,有時會伴隨有發燒、盜汗、體重減輕等現象。有些人會有肝功能異常的情形發生。此疾病的典型特徵為淋巴結腫大,尤其頸部淋巴結腫大是最常見的。除了頸部淋巴結以外,身體其他部位也可能會有淋巴結腫大的情形。有些腫大的淋巴結會有壓痛感,但有些則不會。因此無法由是否有壓痛感來判斷是否為菊地氏病。

此疾病最讓醫師頭痛的地方就是它的臨床表現與淋巴癌無法區分,唯一的診斷方法就是切片檢查。一旦確定是菊地氏病而非淋巴癌,醫師的頭痛立刻獲得解除(開玩笑的,意思是此疾病的治療比淋巴癌簡單許多)。菊地氏病的治療方式為支持性療法,使用一些類固醇對於縮短病程也很有幫助,一般預後很好,且大部分的病人不會再復發。比較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病患的肝功能可能會有異常,需要追蹤其肝指數已決定是否須進一步治療。

菊地氏病雖然少見,但預後很好,也很少有後遺症,所以就算得了這個病,也不必太驚慌喔!!

 


思考力會持續分享好文章,讓讀者充滿正向思維
如果你喜歡,請不吝分享正能量
把愛傳出去!

line@生活圈:@jnn7590t
粉絲專頁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beabetterthinker/
Instagram(IG):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howtothinkmore/

arrow
arrow

    思考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